• 1
  • 2
  • 3
|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文史撷英

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园地>文史撷英>详细内容

潘振武将军轶事

来源:文史委 发布时间:2023-01-30 17:14:18 浏览次数: 【字体:

开国将军潘振武(1908.4.26—1988.9.22),原名潘人安(平安吉祥之意),鼎城区长茅岭乡万新村人。6岁入私塾,聪明过人,1920年考入常德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成为穿土布衣的“洋”学生。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因家贫辍学。1924年加入国民革命军。1926年由部队回家投身农民运动,当选为文甲区万寿山乡农民协会委员长,领导农民打倒土豪劣绅,惩治不法地主。年底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9月10日(中秋节)为配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与革命列士代修文组织领导农民在万寿山举行文甲农民暴动,打响常德农民起义第一枪,为鼎城成为革命老区奠定了基础。因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镇压,起义失败,改名潘振武,加入国民党18师当兵。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潘将军戎马一生,60年屡建奇功,曾经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入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红星荣誉勋章,是中共七大代表,担任过驻前苏联大使馆武官、武汉军区副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长河中一颗别具特色的璀璨明星。潘将军功勋着著的一生留下很多传奇故事:

打响常德农民起义第一枪

1923年10月,刚满16岁的潘人安投身国民革命军,成为北伐一兵。1926年冬,潘振武告假回乡,在父老乡亲的要求下,参加农民运动,成立农民协会。乡亲们见他当过兵,公举他为文甲镇农民协会委员长,带领农民斗地主、打土豪、开展减租减息、退押等革命活动。

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此后长沙、常德相继发生“马日”、“敬日”事变,农民运动处在白色恐怖之中,只得分散从事地下斗争。1927年8月,为配合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时任常德县地下县委书记的张盛荣贯彻中央武汉“八、七”会议精神,决定从事农民武装起义,派共产党员代修文前往文甲镇与潘振武一道秘密组建农民自卫队,并搞到十几支步枪。经过十多天的发动串联,600多名青壮年农民组成文甲区农民自卫队,代修文为党代表,徐炳初和潘振武为正副指挥。9月10日(中秋节)前夜,将全体自卫队员编成6个分队,准备了枪支、长矛、大刀、响铳、棍棒等武器,分别隐蔽在万寿山6个山岔里。天刚蒙蒙亮,代修文站在万寿山的最高处发出信号,600多名自卫队员像离弦的箭,在潘人安的带领下,手持武器冲向山顶,杀喊声、枪炮声震天,迅速占领了文甲区区公所。此后,自卫队员疾奔珞伽寺(今枫林村)捣毁区公所团防局,当场击毙团防大队长张仕元,潘人安亲手抓获杂税局长张国政,当即召开群众大会,当众处决,还焚烧了大地主、大恶霸杨子君的豪宅大院。

天刚黄昏,当天的斗争鸣金收兵,负责军事指挥的潘人安将军火速集合队伍,急行军20余里,来到丁家港与桃源交界的庙里歇息。不一会,交通员胡敬初赶来传达县委的紧急指示:反政府军队很快会来清剿,国民党还乡团到处张贴悬赏500大洋缉拿潘人安等人的告示。县委指示农民自卫队分散行动,保存实力,东山再起。

事后徐炳初打入修建常桃公路的民工中,不到3个月被人认出杀害。代修文潜伏在汉寿熊家州,躲在岳父家,与未婚妻熊尚珍一道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不久被捕光荣牺牲,年仅21岁。潘人安与他们分手连夜赶回家拜别父母,五更时分向省长沙方向走出,决心投奔革命……

隐名白军携带武器投奔红军

秋叶黄了,天气渐渐冷了,潘人安辗转来到长沙,到处打听贺龙的部队。在火车站结认了国民党18师姓李的传令兵,两人谈得十分投机,还称兄道弟。潘人安把真实姓名隐埋,改名潘振武,这是他逃出家园后就想好的,意思是投身武装,重振革命。在传令兵的带领下潘振武参加了白军,在驻防株洲的54旅易振湘团部报名当了白军,被编入第1营第2连。“潘振武”这个名字从此就取代了“潘人安”。

54旅旅部易震湘团驻守在樟树镇,潘振武满心喜悦,因为离红军更近了,逃跑的机会更多了。7月下旬,旅部突然接到师部的命令,说红军正在调兵攻打抚州,令易振湘团立即赴援。部队刚到樟树镇,军心未稳,就要去打仗,加上樟树镇到抚州约两百余里,天气炎热,士兵们厌战情绪极大,一夜之间,潘振武所在的连逃走了三四十人,3班跑了一半,班长彭迪也溜之大吉了。潘振武料定他带起人枪上了井冈山,因为他路很熟,红军中的熟人也多,兴许是秋收起义部队留下他打入白军中策反的。潘振武怨他背信弃义,约定一齐跑,他却先不辞而别了。但他转念一想:彭迪定会给他接上关系,决定设法搞点武器后再跑,带不走就把它藏起来。

第二天上午,全团奉命出发,留下新兵营保卫旅和团部家属,各营、连也留人看守。潘振武被留下了,负责保管部分枪支弹药和照顾几名病号。他暗自高兴,等待大队伍出发后,将30多支长枪,2000多发子弹用油布包成几捆,夜晚偷偷沉在赣江河边。他打定主意:如果樟树镇有红军袭击来,就告诉红军将它搬走;若是此地没有战事,连长一旦查问,就说怕落入红军之手藏在河边。

战斗打响了,潘振武躲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观看,一眼瞧见了3班长彭迪,他喜出望外,连忙跑过去,责怪几句之后,带他们把沉在赣江边的枪支弹药捞了上来,要彭迪跟部队首长讲,准他加入红军队伍。

两人正在亲切交谈时,一位指挥攻打樟树镇的红军领导干部走了过来,彭迪敬过礼说:“首长,他就是潘振武,在易振湘的1营2连当司务长,要求到红军队伍里来。”潘振武听说是部队首长,连忙向他敬礼。

首长笑了笑,说:“如果你真心干革命,就听从安排,这次不仅不批准你上井冈山,还要你继续留在白军中,做一些分化瓦解工作以后再回来,同意吗?”潘振武没话可说了,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因在白军中的策反工作出色,2个月后潘振武正式参加红军队伍,在红四军政治部政工处,他多年的愿望实现了。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事财经、统战及文艺宣传工作。

周密安排刘浩“孤胆策敌军”

潘振武任敌军工作部部长时,刘浩为副部长。早在1942年,周恩来就指派刘浩做滇系上层工作,同龙云等人建立了统战关系。1946年1月滇军第60、第93军调东北(分驻抚顺和锦州)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当面赋予刘浩争取该两军起义的任务。刘遂从延安抵北平,接受叶剑英直接领导,于5月到达张家口,在冀热辽中央分局支持下,成立了以程子华为书记、刘浩参加的滇军工作委员会,开始着手此项工作。1947年3月,刘转到东北局,又成立了以李立三为书记,刘浩为副书记的东北局滇军工作委员会,随即全面展开策反第60、第93军的工作。

在一次秘密的会议上,敌军lT作部副部长刘浩同志,提出了一个“孤胆策敌军”的计划,顿时使在场的同志都愣住了。他说:“这个军的副军长是我爱人的堂叔,军校毕业,我想一人去拜访这位叔丈大人。”

“哎呀,那太危险!那太危险!至少也得摸到深浅后再说。”潘振武对刘浩的主张感到惊讶,但同时他又很镇静。

刘浩执意要去,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想以亲戚的身份去拜访,他不会把我怎么样的。况且我军早有一批党员骨干打人该军内部.工作是好开展的。”

潘振武决定和刘浩去向军区首长汇报。罗瑞卿冷静地想了想,好一会没有吭声,最后说:“我看可以,先不暴露身份,借找差事去攀亲,待时机成熟再说明来意。”他要潘振武护送刘浩进人辽西,并派特工人员化装成小商小贩.与刘浩专门联络.

潘振武立即帮助刘浩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假造的投亲证明,学校的毕业证书,他爱人写给她堂叔的一封信,还带上一些国民党的纸币等,乘眼前的平静.带上一个武装特工班.护送刘浩到达辽西地区,在辽西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来到云南部队驻地,通过层层森严的岗哨,由一名副官将他带到了副军长的住处……

两天过后,在兴城、绥中之间的一个村子里等候的武装班,没有得到一点儿消息,潘振武十分焦急,以为刘浩露出了破绽,被敌人陷害,悔不该同意他的行动。正在这时,一名扮作农民的特工人员送来了刘浩写的一张纸条,上写着:“平安到达,可望当差”几个字。潘振武喜出望外。“真是谢天谢地”.他要那位特工人员小心谨慎,随机应变,继续联络,等候消息。

乔装打扮的武装班在兴城一带活动.不料被辽西的敌军保安部队发现,出动一百多兵力,前来包围这个村庄,虽然我们的人数还不及敌人的十分之一,但敌人都怕死,根本没有发现目标,就在村子外面乱放枪,大概是为了壮胆,或许是想把武装队吓跑,因为他们听到老百姓说,八路军在这一带打日本,个个都是神枪手,要打你的鼻子,就不会打到你的眼睛。

潘振武听到枪声,马上从村庄后面撇出,埋伏在山丛中,他摸透了敌人的畏惧心理,决心打他个措手不及,尽管只有一挺机枪,几支步枪,几支短枪和七八颗手榴弹,但足可以“教训”他们一顿。

敌人漫无目标地放了一阵乱枪,见没有什么动静,说:“八路军游击队溜了”,猝然神气起来,于是借机挨户搜查掠夺老百姓的东西,连笼子里的鸡也逃脱不了厄运。这伙坏蛋罪有应得,当他们离开村庄,爬上后山,进入武装班的射击范围时,只听得潘振武的短枪“叭”的一声,一挺机枪随着吼叫起来,几支步枪也开始射击,几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打得敌军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藏的藏,他们不敢反扑,丢下掠夺的物资慌忙逃走了。

潘振武断定保安团会调兵遣将前来搜山,此地不可久留,附近村庄也不能再作联络点,于是派一名同志立即潜往辽西,与潜伏的特工人员取得联系,将刘浩副部长的情报直接送到军区敌军工作部。他带着武装班的战士.背起缴获的枪支,乘夜赶路,回到承德市。部里的同志一窝蜂地跑出迎接,见到武工队员背那么多枪,好奇地问:“部长.这是哪儿来的?”潘振武指着那挺轻机枪风趣地说:“是这支鸡(机)孵出来的,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们的铁鸡(机)也能生儿育女。”大家听了都哄堂大笑,特别是几名女同志抿着嘴笑得更开心。

部里的林秘书向潘振武汇报:“大家日夜干,传单的草稿已拟好,给那个军长的信也写好了,正等你回来审定。”

潘振武当即审定后说:“好!要抓紧时间开始印,把信也寄出去,越快越好。”

两天以后,潘振武挑选几名东北籍的特工人员,化装成卖柴的农民,把传单藏在柴火里,直奔辽西兴城,与地下党接上头,将传单和潘振武写的一封信交给他们。地下党负责人打开信一看,原来是潘部长的又一宣传新招,他请地下党挑选一批年纪大的男女,或在茶馆里,或在集市区,特别是云南部队官兵喜欢去的地方,大造反对内战的舆论。

反内战的舆论一下传开了,也很快地传到了云南部队各级军官的耳朵里。八路军在东北、华北抗日的传单也传到了他们的师部、军部;敌军工作部写的信,也送到了他们的军长、副军长手里。

正在这时,刘浩同志送来情报,说已经当上了副军长的随身副官,潘振武高兴极了,拿着刘浩同志的信直往罗瑞卿同志那里跑。罗瑞卿同志反复看着,思索着,要潘振武告知刘浩:身份不宜暴露,可劝叔丈人莫违民意.不向八路军先开枪,来个“井水不犯河水”,上面催促时只作临战姿态。没有几天,冀热辽军区真的收到了云南部队军部的信.表明了他们的承诺。

内战爆发以后,这支部队始终不向八路军开枪,八路军也不惊动他们驻地。东北“剿匪”总指挥卫立煌,看出了该军的用心,严斥他们是在“保存实力”。并命令他们向共军进攻,否则就断绝其供给。在此威逼下,该军极度彷徨,进攻有违承诺,且未必敌得住共军的反击。刘浩乘此机会,大胆进言,劝叔丈人说服军长改换门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久,这支部队宣布起义。听说该军副军长见堂侄女穿的是八路军衣服迎接他。恍然大悟,才知道身边的侄女婿竟是共产党的军区敌军工作部的副部长。他诙谐地说:“你象孙悟空,钻到我肚子里去了,好厉害啊!”刘浩笑道:“如果当时说是共产党,你还认我这个侄女婿?说不定还会把我杀掉,寡妇侄女今天肯定不会迎接你啊!”

情系家乡的布衣将军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湖南常德自古就是湘西门户,素有鱼米乡之称。那里的常德县是潘振武出生的地方,是他青少年时的养育地,也是他组织秋收暴动带领农民闹革命的地方。自1930年7月参加红军走进革命队伍后,潘振武将军在近60年的时间里,因革命和公务在身只回过两次常德。家乡的亲人,家乡的风土人情,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里。将军最爱吃的是家乡的牛肉米粉,最爱喝的是家乡的擂茶。在武汉,他走大街小巷买来米粉,怎么也做不出家乡牛肉粉的昧道;弄到做擂茶的擂钵也碾不出地道的擂茶。总是遗憾地说:“还是家乡的米粉好吃,家乡的擂茶好喝。”当他再次品尝到正中的擂茶时,边喝边说:“好喝!好喝!”并给大家讲喝此茶健身、治病的几大好处,喝得津津有味,说得头头是道。

他还写过一首《吃米粉》的诗:

见了米粉喜洋洋,

此粉产在我家乡。

今天中午吃一碗,

口口觉得美而香。

常德,那里有他的胞弟潘镜卿、胞妹潘振文和后辈亲人。潘振武将军有着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风范,从不为亲属牟取私利,亲戚们所得到的只是严格的要求和教诲,亲戚们的成长进步靠当地的培养教育和自己的努力,没有凭借潘振武的权力及影响而去升官、发财。然而亲情难舍。有一年,湖南老家潘振武的一位堂弟,说是专门到大武汉长长见识的。五女儿南胜十分为他遗憾,人到晚年连一个大城市也未见过。一天晚上潘振武让五女儿南胜陪他去武汉剧场看杂技表演,她不敢违令,怕爸爸认为她嫌劳动人民土气。其实五女儿只感到他的发式十分古怪,像古代清朝未梳辫子的发型。由于潘振武总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人,也就对普通人怀有深厚的情感,也就没觉得自己的胞弟有多土气。

潘振武爱家乡的山山水水,爱家乡的父老乡亲,关心家乡的建设。1970年,他回常德,为县直机关1000多名干部讲革命传统,让后辈们了解革命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他关心常德党的建设。1984年,听说中共常德县委主办的党史陈列室是全国第一个县级陈列室,为此他不顾高龄不辞辛苦,协助党史办工作人员到中央组织部、中央档案馆查对资料。并亲自书写“中共常德县党史陈列室”牌匾。为常德地区反映大革命时期的纪实《武陵风云录》题写书名。潘振武将军离休后的1984年,常德县内发生干旱。抗旱中柴油短缺。县里曾冒昧地向潘振武将军求援.潘振武将军找到武汉军区基地指挥部,按军队用油价格批给常德县抗旱指挥部20吨柴油,缓解了那一方的旱情,同时还捐赠2台拖拉机和2台解放牌汽车支持家乡办乡镇企业。

1984年9月,潘振武将军由秘书陈强和八女儿潘丽娜陪同,回到湖南老家探亲,中共常德地委、常德行政公署、常德军分区、常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热烈地欢迎他回到故乡。家乡人民听说当年组织农民闹革命的老红军回来了,奔走相告,都想一睹潘将军的风采。然而,见他身着一套褪了色的黄军装,脚穿一双手工做的老式青布鞋,乡音未改,打心眼里崇敬这位征战半个世纪的和蔼可亲的高级领导干部,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将军对家乡的那种情、那种意,也超出一般人。他对家乡人特别厚爱,不管是什么事,家乡人提出的要求,只要不超出原则,他能解决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都能为他们去解决。将军小时候的一个邻居,是个五保户,见面时看到他生活十分贫困,潘将军便对随行的陈秘书说:“陈秘书,你先从我的工资里拿出500元给他,他是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将军那么高的地位,还能想起儿时的朋友,何况那时潘自己也就那么点工资。将军走到田埂边上,看到旁边有一口水井,蹲下来,要秘书扶着,用手捧着水喝起来。他深情地说:“我从小就是喝这水长大的。”这就是一位将军对家乡山山水水的依恋之情。回到老家,不给家乡的政府增加麻烦。不住宾馆,住在一个很简单的招待所。秘书和司机住在一起,吃饭按标准付款,每次都是由秘书一笔笔交付的。他尊重当地民俗,儿时的朋友请他喝擂茶,尽管那家人家里条件很差,当地政府设宴,他推掉了。他说:“我不能参加宴会,不能把儿时的朋友忘了。”县领导也一块儿陪着喝起了擂茶,吃一些那家人自做的点心。

他来到生他养他的长茅岭老家,走到万寿山半山腰父母的坟前,深深地三鞠躬,喃喃地说:“儿子不孝,没能赡养二老,没能送二老上山,自古以来,忠孝不可双全哟!过去欺压您的恶势力被消灭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该安息了。”对父母亲的眷念无时不在。潘将军在1955年3月22日的一篇《昨夜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日记中写道:“3月22日晚上,本来还睡得不错,快天亮的时候得了一梦。梦见我的父母都还活着,母亲比过去年迈了,父亲年纪更大,满嘴长的胡子,见了我也不说话,在别后30年的梦中,见了父母,眼泪不断地流出来,并放声大哭起来,甚为悲哀……醒后还在流泪,也觉伤心。一场梦引起了我许多的感想,辗转反侧睡不着,这也可能是父母之爱,母子之情,在思想中有所留恋之故耳。”

他登上万寿山,极目远眺,向陪同的县、区负责人和围观的群众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当年举行农民起义的指挥部所在地,六路人马就是从这里直冲洛伽寺,把反动区公所围得水泄不通,一举攻下,旗开得胜。”他触景生情,怀念起几位出生入死的战友,深情地仰望着蓝天,似乎在追悼烈士的亡灵,但他没有说出来。他转身对区乡干部说:“常德农民武装起义从这里打响第一枪,山区开发这里也应该有所作为呀。”几年来,万寿山村成了长茅岭乡山区开发的龙头。现在整个万寿山树木葱茏,新植的油茶连年丰收,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回到武汉,潘振武将军在日记中写到:“我准备写一篇‘万寿山的红旗’,因为年老有病,没有开始,恐怕完不成任务。”将军欣慰的是,红旗终于高高地飘在万寿山上。

1988年9月22日8时45分,潘振武将军在白云黄鹤的故乡溘然长逝,享年81岁。潘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思想、品德、精神,却千秋留芳,永垂不朽,他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终审:鼎城政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