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筑牢鼎城安全防线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筑牢鼎城安全防线
——杜亚文委员的发言
近年来,我区应急监管体系得到全面升级,应急救援能力、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对照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我区应急管理现实情况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机制不畅,运行效率不高。去年我区撤销了15个应急常设临时机构,导致部门联动协调能力和专业处置能力下降。区应急指挥系统未与气象、水利、消防等预警系统以及乡镇基层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区级应急预案多年未更新,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专项应急预案未予以公示,乡镇预案未与区级预案有效衔接。二是保障不足,救援能力偏弱。全区应急队伍中专业人员占比不足10%,危化企业中专业监管人员不足1%,乡镇、村社灾害信息员90%以上为兼职。19辆乡镇消防车因老化面临淘汰,应急救援队伍保障经费与维持正常运转的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消防队人员、车辆一直未购买保险。三是宣传不够,防范意识不强。宣传覆盖面不广,未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宣传内容专业术语过多,理论性太强,群众难以理解接受。
为此,我们建议:
一、完善机制,增强应急管理合力。一是健全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区应安办的综合协调能力,细化实化水利、林业、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职能职责,激发部门主观能动性与责任感,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的闭环管理。二是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信息平台。推动应急联动中心建设,实现与消防、交警、公安等部门应急监测平台并网,拉通乡镇应急信息平台,健全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建立线上线下配合机制,实现从人防、技防到智防的提升。三是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大融合。启动区一级“1+4+N”模式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将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应急工作融入总应急预案;加大对乡镇应急预案的指导力度,提升乡镇预案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推动村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确保全区应急预案一盘棋。
二、强化保障,提升应急实战能力。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通过招考、遴选等方式引进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区应安办,确保应急综合协调的专业性;常态化开展各类应急管理培训,加强救援队伍的实战演练,提升队员专业素质;制定出台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援的相关措施,把社会力量(如蓝天救援队、红十字会救援队)参与应急救援纳入社会购买服务名录,予以适当补助。二是提高一线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乡镇(街道)、村(社)阵地建设与装备配置,结合当地易发灾情针对性做好相应物资储备,15个林区乡镇重点抓好森林防灭火、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防范工作,8个湖区乡镇要针对防汛抗旱工作做好水面管控及管涌等复杂险情处理,园区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尤其是危化品等特殊行业监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极争取行业领域上级资金,尤其是国家用于基础救援能力建设的国债项目资金;区财政予以适度倾斜,以解决全区乡镇基层消防车与队员保险事宜、维持装备的日常养护与更新换代、物资的消耗补给等。
三、深入宣传,树牢防灾减灾意识。一是以演促教生动宣传。以全区23个应急避难场所与应急阵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开展山洪、火灾、地质灾害等疏散演练,以演促教,为群众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二是创新形式确保效果。开展敲门入户宣传活动,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压实村级主体宣传责任,由镇村干部牵头组织“话说安全”屋场会,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提高应急宣传接受度;利用自媒体进行应急科普,制作推出原创应急科普视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公众主动参与,潜移默化提高群众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