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大会发言

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立论>大会发言>详细内容

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26 11:33:27 浏览次数: 【字体:

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陈伟委员的发言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目前,我区在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社会重视程度亟需提高。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心理问题没有正确认识。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二是医辅专业力量不够充足。我区81所中小学,只有21个设备相对齐全的心理咨询室,60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中仅6人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且持国家心理咨询证。区内精神病专科医院和设立精神专科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只有1家。三是监测预警效果不太理想。我区中小学校“个人(家庭)-班级-学校”心理健康三级预警监作用发挥不够,很多时候,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转介治疗。四是部门联动机制有待健全。我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完善,相关部门在资源分配和活动开展上存在重复和盲区,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重视程度。一是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民众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公众理解、接纳、关爱心理疾病患者二是妇联、关工委、学校、社区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对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常见心理疾病进行“扫盲”,加强对广大家长的教育引导,提高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三是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心理咨询室等阵地作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扩充医辅力量,完善咨询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硬件建设。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置能力。对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咨询室进行标准化提档升级,更好发挥心理名师工作室带动作用。二是增设社区咨询服务站点。搭建集心理咨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普法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心理服务平台,补齐社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短板。三是补充诊疗资源。大力推动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鼎城妇幼保健院开设心理门诊,优化专科医院心理病房设置。邀请常德市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走进校园,深化与学校合作,提供心理健康筛查、心理问题干预与治疗等服务。

三、密切家校共育,做好三级监测预警。一是加强家校沟通互动。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更加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形成家校共育良性循环。二是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要严格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时,精心设置心理教育课程内容,结合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三是扎实做好监测预警。学校应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按照三级监测预警机制,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密切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防范化解心理健康风险。

四、建立健全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合作。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建议成立以分管区级领导牵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动机制,整合教育、卫健、法院、检察、公安、妇联等相关部门资源,协同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二是健全考核机制。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纳入规范办学督导和学校绩效考核三是加强联合执法。公安、城管、市监、文旅广体、网信等部门应定期联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深入排查网上各类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乱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终审:鼎城政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