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大会发言

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立论>大会发言>详细内容

精准施策 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3 16:56:48 浏览次数: 【字体:

   自双减政策推出以来,我区教育主管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五项管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双减工作落实和加强八项管理工作方案》,修订和完善了《鼎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了双减工作。城区小学多种形式的课后服务活动得到省级媒体推介,规范了公办民办学校招生转学政策,切实减轻了家长的焦虑。然而,双减政策在我区实施以来,也存在一些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后服务保障不均导致褒贬不一。一是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农村学生寄宿制有伙食费,走读的有校车费,之前上早晚自习不收费,现在每月收取150元的课后服务费,增加了农村家庭经济负担。二是老师待遇难以平衡。乡村学校生源少,收费总额与城区有很大差距;学校的管理人员没有直接参与课后服务,在课后补贴分配上有矛盾。三是师资条件差距明显。城区学校师资力量强,课后服务种类远超乡村学校,形成新的不均等。四是部分学生延迟回家有安全隐患。部分偏远乡村学校走读生分布线长面广,完成课后服务后再由校车分别送达,最晚需要7点归家,存在安全隐患。

2学习效果和教学评价暂无科学公允标准。一是低年级无家庭作业和考试,部分家长难以理解。据调查了解,一部分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家长,对低年级孩子取消家庭作业不予正面评价,认为不布置作业是荒废学业。二是中小学减少考试取消排名,家长担心学生勤学苦读、积极争先的精神导向会弱化。对于老师的考核评价也难以量化评估,绩效职称晋级选拔整个体系也需重塑。三是在没有更好、更公平的升学考核机制之前,家长、老师对成绩的看重一时难以转变。

3校外培训整治管理矛盾突出。一方面,校外培训监管力度欠缺。按规定,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由教育部门负责,但教育系统没有执法力量。市场监管部门有执法力量但没有法律授权,校外培训监管的现实与政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部分学科类培训由。面对升学压力,家长联系私下补课,接请老师家庭辅导加餐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培训由地上转入地下,在教学安全,教学行为等方面无从监管,风险隐患较多。

为更好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我们建议:

1坚持高位推动,凝聚社会共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区委区政府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双减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建立教育、市场监管、人社、发改、财政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加大宣传造势。要通过专家讲座、教师家访、媒体专题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双减政策,缓解家长焦虑,努力形成双减共识。三是跟进配套制度。要对标上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和完善我区双减工作实施细则、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行动方案、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细则,探索制定我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管理评价实施细则等配套措施,以指导抓好工作落实。

2坚持因地制宜,完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正视城乡学校差距,校内课后服务按照自愿选择、公益普惠、规范监管的原则,放权校长治校,实行城乡学校一校一策,避免一刀切。对于校车接送路途遥远的学生,要采取灵活方式,优先确保学生安全。另一方面,要研究出台城乡有别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通过财政统筹提低限高,给予乡村学校适当财政补贴。要对低保、残疾、特困救助供养家庭的贫困生财政兜底。要明确课后服务教师补助定性为加班工资,实行政策定价,按劳分配的原则,杜绝形成按人分配的大锅饭福利。

3坚持管在经常,引导合规转型。要精准施策,分类处置,全面整治规范培训市场。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对全区已经重新审核登记的学科类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核定办学条件,引导各类机构合规经营,有序转型。二是严管内容行为。通过多部门联合开展整治规范月专项行动及不定期督查抽查等方式,对已核准的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对于顶风违规、超标准收费、超时培训的要公开曝光,责令停办。三是严控广告宣传。市场监管和城管部门要专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利用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和户外广告栏刊登、播发培训广告的行为。四是加大整治力度。严格区分校内校外、学科类非学科类等情况,对学生参与校外培训、教师有偿补课等行为进行摸底排查,大力整治教师违规有偿补课和参与校外培训问题。同时,开设举报通道,强化群众监督,共同推动落实。

4坚持规则优先,改革评价体系。一是要全面深化学生评价改革。积极探索学生素质评价新模式,全面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生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升学分数指挥棒,让高中阶段升学选拔的成绩权重占比适当降低,优先考量综合素质,引导全社会共同认可孩子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全面提升教师管理水平。健全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和成长路径规划,用新的标准适应新的要求。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健全师资优化配置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实行老师上下班时间和报酬弹性管理,提高工作积极性。三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校长论坛”“名师讲等活动,交流教学管理经验,推动教研成果共享。定期组织专门教学管理团队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邀请知名的校长、教育家走进来开坛设讲,启发办学思路,激活比拼意识。通过城市带农村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等方式,实现管理机制、教育资源、办学成果共建共享。按片区推进一体化办学、综合性考评、协同式发展。

终审:鼎城政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