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 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
总部和楼宇经济是以商务写字楼等为依托,积极引进各种企业增加税源,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经济形态。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已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得到充分发展,并在区位条件优良的大中城市逐步兴起,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加快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是鼎城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鼎城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突围的首要选择。一是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能够有效带动江南城区各种服务业态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抢占从“土地财政”向“产业财政”转型发展的先机。二是能集约利用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据统计,江南城区可供开发用地仅1500亩左右,严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集约利用资源,而总部和楼宇经济能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实现高价土地的深度开发,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因此,积极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是今后鼎城经营城市、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三是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总部和楼宇经济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凡是总部和楼宇经济发达的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都十分完善。同时各种特色楼宇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比如香港的中银大厦、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长沙IFS等已经成为了城市最响亮的名片。
二、江南城区总部和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的总部和楼宇经济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1.缺乏规划引领。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做大总部经济聚财力”的要求,相关部门也出台了《江南城区现代产业扶持激励暂行办法》,将培育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但目前为止,仍未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没有出台专项配套政策。各单位对总部和楼宇经济概念、发展短板及优势、招商引资的突破口等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
2.整体规模不大。一是总部经济还处于萌芽状态。仅有少数本土小型企业总部设在江南城区,呈散落分布状态,没有聚集效应,品牌价值不高。二是楼宇面积少。目前我区独立的商业商务楼宇面积仅占房产开发总面积的5%左右,难以适应总部和楼宇经济持续性、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三是特色商务楼宇匮乏。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对企业吸附力不强。
3.经济质量不优。一是我区现有的楼宇经济中,主要以商业楼宇经济为主,服务对象主要为本地居民,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行业引导,同质竞争现象较为突出。二是经济业态主要集中在商场超市、酒店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行业上,金融、信息、电商、等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较为缺乏。三是税收贡献率低。据统计,去年,鼎盛商业广场等9栋较为知名的楼宇上缴税金354.65万元,仅占全区三产年度税收的0.38%。
三、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规划设计,明确发展思路。一是尽快制定出台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建议明确以阳明湖板块为中心,以临江棚改板块、空港新城板块为重点,以服务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两大国家级园区为目标,积极打造辐射湘西北及川、黔、渝部分区域的总部经济区战略定位。二是认真梳理我区目前产业发展现状,找出我区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从科研、信息、咨询等业态中科学确定我区总部和楼宇经济发展方向。三是充分利用江南城区可开发地块,建设一批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特色商务楼宇,满足企业总部、科研机构和都市型工业企业等入驻发展需求。
2.全力招商培育,加快发展速度。一是加强舆论宣传。把总部和楼宇经济规划与旅游、招商、城市等外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区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造势。二是重视本地企业培育。鼓励本地明星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拓展外地市场,增加企业营业收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纳税能力。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加快福建常德商会、蔚蓝航空、华星电器总部等有意向企业落户速度,争取招引1-2家国内知名企业总部或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扎根鼎城;鼓励鼎城籍优秀儿女将在外开办的企业总部迁回家乡;建立以企业“入驻率”、税收“贡献率”为重点的招商考核机制,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3.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细化政策措施。在《江南城区现代产业扶持激励暂行办法》基础上,针对商务楼宇开发建设、物业管理、现有楼宇提质升级等方面,制定更为完善、条件更加优厚、更具有吸引力的扶持政策,增加与发达地区争抢资源的筹码。二是建立服务保障机制。要明确工作专班,牵头组织协调总部和楼宇经济、招商引资及已入驻企业的服务工作。要在土地审批、项目建设、企业注册、税务申报、企业融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提升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三是重点化解制约瓶颈。要加强专业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突出人才服务。探索建立总部和楼宇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产业发展。要加大土地储备,合理利用土地,为总部和楼宇经济留出更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