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擦亮IP,大力发展鼎城“夜经济”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在这样的背景下,着力发展鼎城“夜经济”,将进一步成为凝聚江南人气、释放消费活力、促进城乡居民就业、拉动经济复苏增长的重要突破口。
一、存在的问题
1.经营分散粗放为主,缺乏整体规划。我区还未对“夜经济”市场进行整体长远规划,其载体主要以“点”状形式散落在城市各处,区域面相对较小。有关部门把“夜经济”等同于一般的民生夜市,任其完全依靠市场自由发展,在引导市民转变消费观、经营观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2.经营市场业态单一,缺乏品牌带动。我区夜间经济主要以宵夜、KTV娱乐、休闲健身为主,缺乏多样化,导致市民体验感不强,开展夜间休闲娱乐的活力和动力不足。公共品牌意识淡薄,对于如何打造和提炼鼎城地方特色美食还没有形成共识,缺乏特色夜经济街区和大型“夜经济”消费品牌。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优质服务。我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完善,如大湖路美食街消费者停车难、经营户扰民的问题频发;小商小贩不规范的经营也造成了占摊为王、随意摆放的问题;“三片四街”多点辐射的“夜经济”没有文化和广告上的统一,亮化、标识标牌等系统化还不够,无法形成江南夜间经济独特的视觉文化品牌。
4.宣传推介力度不足,缺乏文旅联动。针对布局和产品的宣传推介尚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形成“矩阵式”的宣传格局,如常德画墙知名度还不高,“夜游”等文旅功能尚未开发,关于画墙的文创产品研发、制作等衍生服务基本为零,几座阁楼仅发挥了亮化作用,与本地的丝弦艺术、基地教育等相结合的活动推广也远远不够,缺少了本地市民的关注和认可,也未能吸引外地游客来消费。
二、建议
1.科学规划,用活资源,打造区域特色的夜经济集聚区。结合城市更新行动,以功能提升为重点,打造“一街一主题”特色夜生活消费空间。对现有的“三片四街”等做到精细化管理,并拓宽夜间展出经济、夜读经济、演艺经济,加快构建“食、游、购、娱、体、演、展、读”一体的夜经济业态。盘活闲置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积极促进夜间经济产品多元化,发展夜间经济集群,推动区域内夜经济快速发展。
2.讲好故事,深挖底蕴,培育地方特色的夜生活品牌。扶持培养夜生活文化创意人才,挖掘善卷故里、常德丝弦等鼎城本地文化元素,并充分利用徐家巷步行街等经济实体,对接沅江北岸诗墙公园,规划和打造“北诗南画、诗画长廊”的文化夜游新路线。重点打造以“鼎式擂茶”为主要代表的本土美食、以沅江风光带为特点的夜间游玩、以阳明湖公园为载体的娱乐演艺等夜经济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夜店24小时营业,推动夜间消费大众化。
3.完善服务,有效监管,提升夜间经济的持续活力。系统建设夜间亮化标识标牌,适当节点打造各具特色的街头小景。优化夜间出游方式,适当延长公交和轮渡夜间运营时间,制定夜间停车位管理、临时停车、停车引导等具体措施。同时,商务、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夜间市场秩序,对于从事夜间经营的商家要采取包容审慎温情监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4.扩大宣传,加强引导,营造多元消费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助力打造“夜间网红经济”,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夜间经济策划,提升鼎城夜间经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利用好抖音、快手等新媒介推荐本地商家餐饮亮点特色,按政府搭台、商家唱戏、新媒体助力、群众受益的方针,凭借区位优势举办类似“美食节、夜游会、网红节、露营节、夜间健身节、儿童欢乐嘉年华”等活动,将相亲交友、围炉烤茶等社交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广大年轻人、亲子家庭等群体参与,创建包容、多元、和谐的夜间经济。
对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003-1、003-2号提案的回复
方健、张艺、付明亮、刘浩4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动态规划,擦亮IP,大力发展鼎城“夜经济”》和《关于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促消费主要举措
今年以来,为提振区域经济,助力“五个鼎城”建设,鼎城区委、区政府全力落实党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省、市稳增长促消费工作部署要求,多措并举挖掘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活力,打造了一个个消费场景,掀起了一轮轮消费热潮,为拉动鼎城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1.促进传统消费。通过大力开展消费促进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激活传统消费,提振经济复苏。今年来,成功举办了2023江南年货节暨阳明湖“迎新纳福”新春游园会活动,活动贯穿春节、元宵两个佳节,设有房企、金融、名优农产品三个展区,共计76家企业参展,展销面积达2000平方米,线上线下实现消费1.86亿元,12家房企销售商品房住宅308套;3月9日,2023湖南·鼎城·十美堂油菜花节暨鼎城区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十美堂油菜花海成功开幕,活动持续至3月底,举办了K歌会、趣味游艺会、围炉煮茶、直播带货、畅游花海直播等系列活动,带动人流量30万人以上,实现旅游消费收入3000万元左右;五一期间开展“烟火江南.美食盛宴”鼎城消费节活动,参展商家超60家、总客流量8万人次、拉动消费2000万元;区内各大超市、商场每月都推出了形式各异的促销抽奖、消费返利活动,凝聚人气扩大消费。我们还积极申报省级智慧商圈—桥南大市场商圈,组织指导步步高、好店店申报智慧商店,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2.拓展夜市消费。夜市经济是城市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对促进消费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自疫情全面放开以来,区委、区政府大力拓展夜市经济,不断丰富夜市业态种类,全力打造了南城天街地摊集市、仙女湖步行街星空夜市等江南夜市网红新地标,同时也不断优化老牌大湖路夜市的硬件改造和软件升级,温情管理柔性执法,全面把好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市场管理、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关口。目前,南城天街地摊夜市日均人流量约4000人次,日均销售额约6万元左右,从业人员近三百人;仙女湖步行街星空集市日均人流量约六、七千人次,日均销售额约十万元左右,从业人员将近五百人;大湖路夜市人流如织,火爆出圈,李先生、桥南夜场等烧烤店享誉市内外,为促进鼎城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
3.打造文旅消费。挖掘善卷故里、阳明讲学、常德丝弦等优秀文化元素,讲好鼎城故事,打造文旅消费。传统端午佳节,鼎城区委、区政府精心筹划开展了江南“聚人气、促消费”系列活动之一龙舟赛,来自鼎城区各单位的28支龙舟队和数千观赛人员齐聚美丽的阳明湖,以“百舸争流赛龙舟”的方式共同庆祝端午节;6月10日-8月22日,鼎城区委、区政府组织了以“缤纷夏日、乐在鼎城—2023中国·常德江南音乐节”主题活动,活动采取“音乐+”的特色消费业态,将“音乐+旅游+美食+露营”等相结合,以文化为主线,同时举办各类文旅特色主题活动,目前音乐节各项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鼎城区委、区政府还充分利用徐家巷步行街等经济实体,对接沅江北岸诗墙公园,规划和打造“北诗南画、诗画长廊”的文化旅游新路线,重点打造了以“鼎城擂茶”为代表的擂茶风情街,以沅江风光带为特点的观光游玩,以阳明湖公园为载体的娱乐演艺等文旅消费项目,培育富有文化氛围的消费场景。
4.挖掘多元消费。鼎城区委、区政府充分挖掘本地消费资源,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消费经济策划,提升鼎城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按政府搭台、商家唱戏、新媒体助力、群众受益的方针,凭借区位优势举办类似“美食节、夜游会、网红节、露营节、夜间健身节、儿童欢乐嘉年华”等活动,将娱乐购物、美食文化、相亲交友、围炉烤茶等消费活动与社交活动有机融合,吸引更多群体参与,创建了包容、多元、和谐的消费市场,拉动了区域消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夜经济整体规划仍显不足、特色品牌相对缺乏。一是我区“夜经济”载体主要以“点”状形式散落在城市各处,如南城天街、仙女湖步行街等,区域面相对弱小。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聚焦了一定的人气,但市场仍显单薄,“夜经济”难以规模化,消费群体仍以本地居民为主,少有外来的群体消费者。二是目前我区的夜间经济主要以小吃、健身、烧烤为主,夜生活内容较为单调,小吃品种虽然多样,但大多是跟风学样,对于如何打造和提炼鼎城地方特色美食还没有形成共识,缺乏很多城市都有的特色夜经济街区和大型“夜经济”消费品牌。
2.基础设施配套和部门服务没及时跟上。一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如南城天街、大湖路美食街停车难问题,仙女湖星空夜市内缺少卫生设施问题等。二是交警、城管等是我区夜间消费群体吐槽相对较多的部门,相比山东淄博等地为优化服务取消停车收费,对轻微违章只教育,象征性每小时停车收费1元的优惠,且在规划的区域内允许出店经营等,我们各部门处罚太严,管理还不精细温情,还在按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的思维侧重城市形象的管理,没有树立为夜市经济服务的意识,严重制约了我区夜市经济的发展。
三、下步努力的方向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举办的“鼎商新春恳谈会”、“年货节”、“阳明龙舟赛”、“江南音乐节”、“龙虾啤酒节”等一系列“聚人气、促消费、兴产业”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得江南城区人气爆棚、消费大增,不但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也得到了市、区领导一致肯定(1.我区作为促消费活动先进典型推荐到省。2.鼎城的促消费与文旅活动、农产品销售、融媒体宣传等工作深度融合,被人民日报、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宣传),进一步坚定了全区上下的发展信心。下阶段,区委、区政府还将充分结合江南城区产业特色和消费特点,陆续组织开展更多更具拉动性和促进性的活动。
一是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充分结合江南城区产业特色和消费特点,选取有灵魂、有创意的主题,尽善尽美办好下半年的“全区拔河比赛”、国庆中秋节假日主题消费、“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让活动效果更具拉动性和促进性,进一步聚江南人气。
二是创新活动方式,探索跨领域、多业态的消费模式,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时段,融入不同活动元素,确保活动具有一定的关联和延伸空间。
三是各级各部门主动参与,群策群力,尽可能为活动开展提供便利,共同把活动办好办出彩。同时把聚人气、促消费作为江南城区发展的长期任务,开拓消费领域、挖掘消费潜力,带动产业发展和经济稳步增长。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