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旅融合的几点思考
一、为什么要搞文旅融合。讲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总书记讲厚重的革命文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悠久的历史文化。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史。活跃的现代文化,比如马栏山出版集团等,这是湖南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后劲、最大的软实力资源。二是旅游对于湖南来讲,搞好了全域旅游,7000万湖南人民都能受益,大家都在景区里面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高,这是最大的民生。旅游搞好了,它能够让外地人过来,对湖南有一个客观的、好的印象,这就是最好的形象。旅游搞好了,让大家都在景区里生活工作,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旅游品牌搞好了,有一批 5a、4a 景区,就是一产和三产有机结合的新质生产力。三是文化和旅游融合起来就是 1+1>2。这个融合如果把创新、科技当成动力,它的后劲潜力将会在中部崛起中实现弯道超车。这就是为什么要搞文旅融合。国外的、国内关于文旅融合的先进经验,如90 年代日本的“观光立国” ,如美国的文化沙漠,但是它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占美国经济的相当大的比重。国内上海、浙江、云南、海南等地的旅游立省的先进经验,我们都可以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全域旅游品牌大有可为。
二、湖南省品牌旅游、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的现状:文化是资源,但是还没有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情况下,成为最大的资产,成为最大的资金,成为最大的产业旅游。我们的文化山水等旅游资源多,但是我们的品牌、我们的产业升级转型和先进省份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这也是我们的潜力和后劲。文化旅游在融合上还有“两张皮”的突出问题, 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文化事业、产业旅游依旧是以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为主,它的内生的动力、活力、压力、爆发力没有充分地释放。按照总书记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的要求,按照总书记在10月28日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关于文化强国的要求,还存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彻底的问题,大锅饭、铁饭碗、平均主义的问 题,机制管理技术创新不够的问题,产学研融合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尤其是把文化,甚至把旅游当成财政包办的思想投入来办,而没有把文化和旅游当成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价值实现形式,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进而调动民营资本、社会资金等作用。
三、下一步文旅融合应该怎么办。一是坚持目标导向。 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提的 5 年规划和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规划,我们的文旅融合不仅要在全省和其他一、二、 三产业并驾齐驱,还要成为领军产业,在中部要遥遥领先,在全国也要有一席之地,因为在这方面我们有优势, 要把我们的优势转变成现实优势。二是坚持效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 10 月 28 日讲的政治局会议上的集体学习上关于文化强国的要求,把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变成社会效益占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最大的载体和实现形式。我们一定要记住社会效益要靠党委的坚强领导, 要靠政府的行业监管到位,要靠内部的党组织的引领作 用,要靠文化旅游和文旅融合公司在社会效益上的自律自负,经济效益就是要把它推向群众。所有的事业单位都要看自己的文化事业,群众的满意率是衡量的最高标准,看随机抽样的满意率。在社会效益优先第一的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最大化,给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同行业的经济效益的前沿典型对标对表。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在文旅融合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我们的工作方向就是我们的工作任务,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机统一。
四、政协在文旅融合上融合助推。第一,政协要把文旅融合的基本保障,前提是绿水、青山、蓝天、地净,作为重中之重的民主监督的任务。生态环境好了,文旅融合 才有最基本、最起码、最重要的基础。政协要一抓到底, 特别是秸秆的综合利用和焚烧等具体工作。尤其是总书记批示的,政协要发挥生态环保民主监督作用,特别是总书记亲自交代的守护好一江碧水,要搞好民主监督的殷殷嘱托,政协要有自己的担当。第二,政协委员要通过政协云、委员工作室、融媒体矩阵来助推湖南的文旅融合,不断地出金点子、献良策,和党委政府同体共担。第三,省政协要发挥自己上传下达的优势,在全国政协的提案上结合湖南的实际,提出能够让国家对湖南的文化、文物、旅游等给予更大支持的提案,争取国家层面、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对湖南文旅融合支持的最大化。政协要在省政协的协商议政上、每季度一次的政协常委会上,要把文旅融合当成必答题来进行议政。第四,政协要把每季度都在搞的“助推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转变成在文旅融合上也是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对长株潭的文旅融合,组织省政协委员常委、长株潭地区的委员常委、驻长株潭的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打组合拳,搞文旅融合示范。